随身WiFi有辐射吗?随身携带安全吗?

你知道随身WiFi的“辐射悖论”吗?

1

一方面,人们希望它辐射范围广,信号强劲,能覆盖全屋无死角!

2

另一方面,人们担心它辐射过量,会让人变笨,会影响生育,会引发癌症!尤其是很多人随身携带着它,睡觉也放在枕边!

那么,随身WiFi的辐射到底是怎样的?对人体有害吗?

01 随身WiFi的辐射

有点常识的都知道,电流通过导体就会产生电磁场,所以只要有电流,就会产生辐射,随身WiFi也不例外。

不过还好,随身WiFi的辐射的频段主要在2.4 GHz到5 GHz之间,属于“非电离辐射”。也就是说,它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打破原子或分子的电子壳层,不会造成物质的电离。

我们所应惧怕的其实是“电离辐射”,包括医院使用的X射线和CT扫描、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等,它们能够电离原子,破坏生物组织。

02 无处不在的辐射

生活中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源有很多,比如手机、电脑、微波炉、电视、电吹风、电冰箱等。

与随身WiFi相比,手机的使用频次更高、时长更久,携带更贴身,更容易被放在床头枕边。但是,几乎没人担心手机辐射吧?

因此有人说:除非你24小时抱着手机,并且坚持超过100年,才可能导致辐射超标!随身WiFi又何尝不是呢!

03 常见的辐射都是安全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以及“欧盟执委会的新兴与新鉴定健康风险科技委员会”的报告显示:

“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在一般强度下的电磁暴露会引起癌症在内的恶性疾病。”

因此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物分类中,电磁辐射分别位于 2B 类致癌物和 3 类致癌物,这是说它的“致癌可能性极低”。

所以,相比于害怕随身WiFi辐射,不如多注意一下明确会致癌的 1 类致癌物,例如烟草、汽车尾气、腊肉等。

04 安全认证与安全距离

正规渠道售卖的无线电产品,都需要经过SRRC(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认证。

SRRC认证的测试项目包括功率、频谱范围、频率容差、带宽、杂散辐射等,确保了该产品的辐射安全性符合标准。

测试表明,一般随身WiFi设备的辐射量只有普通无线路由器辐射的1/8,而且辐射强度会随着与辐射源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通常情况下,2.4GHz WiFi信号的远区场开始于大约25厘米以外,而5GHz WiFi信号的远区场开始于大约12厘米以外。这个距离很容易把握。

05 仍需尽量减少辐射

说了这么多,你觉得随身WiFi的辐射还是个问题吗,还需要当回事吗?

答案是,仍然需要重视!

197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了“ALARA原则”,即“合理可行尽可能低”(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之后被广泛用于全球的放射防护实践中。

ALARA原则假设任何程度的辐射剂量都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辐射剂量

根据以上原则,即便是使用手机、随身WiFi这类电子产品,我们仍然应该有所节制与防护!

比方说:不要长时间玩手机,睡觉时把它放远点;长时间打电话,最好用免提设备或蓝牙耳机;备孕或孕期使用电脑,需要穿防辐射的服饰;随身WiFi尽量不要揣在贴身的口袋里……

这就是辐射的真相了!总之,没啥大不了的,同时也要能避免就避免!

加入嗨浪合伙人     购买嗨浪设备

 

免责:本文所涉及的图文资料仅供参考,且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若侵犯肖像权或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

更多文章

给我们留言

滚动至顶部